喜忧参半!从前10月芯片进出口数量,看国内半导体产业发展潜力
中国是芯片消费大国,14亿的人口每年都会消耗数以千亿计的芯片。按照中国海关的数据,2021年进口集成电路6354.8亿块,价值4325.5亿美元,比上年增长16.9%,首次超过4000亿美元,2021年中国进口集成电路占全球销售的77.8%。经过多年发展,我国也成为最大的芯片进口国。
其中23107.8亿元是用来购买芯片的(如上图),占我国进口商品总金额的比例15.5%,继续超过了石油原油、成品油、铁矿石、粮食、煤炭、天然气、铜矿石等其他各类大宗商品,占据首要位置。
芯片被称为“现代工业的粮食”,而中国是各类电子系统的主要生产地,其主要原因有两个方面:
一方面,中国是全球最大的电子信息产业制造国,存在大量的电子信息产品加工、制造和装配业务(包括手机、笔记本、LCD、服务器、平板电脑、监控设备、新能源车等)。
另一方面中国是全球最大的电子信息产业需求市场,对芯片产业存在巨大需求。
中国巨大的进口额和不断扩大的贸易逆差,反映出中国芯片产业对国外的高度依赖,以及中国芯片产业市场供需的不平衡。相较于低端芯片,高端芯片对于技术和资本的要求更高,当前,中国八成的高端芯片主要依靠进口,是中国芯片产业贸易逆差的主要来源。以智能手机为例,涉及到的芯片就有上百颗,而且大部分以高端制程为主。
喜:国产芯片发展趋势向好,进出口芯片单价差距再度缩减
海关总署公开的信息显示,今年前10个月,我国芯片进口数量为4580.2亿个,与去年同期相比缩减13.2%;支付的金额为23107.8亿元,同比上涨3%——进口芯片单价为5.045元人民币/个。
我国芯片出口数量在今年前10个月为2303.8亿个,同比缩减10.8%;获得的出口金额为8511.5亿元,同比提升8.1%——出口芯片单价为3.695元人民币/个,提升至进口芯片单价的73.2%。
《2022年10月全国出口重点商品量值表(人民币值)》
从这些数据不难看出,芯片供需关系已经在悄然发生变化,从进口芯片转为自产自销满足内需,甚至从进口转为出口。将一些需求量大,自主可控并且产能充足的芯片对外出口,实现相应的出口额增长。